鄜的拼音_鄜的拼音_鄜的拼音

鄜的拼音_鄜的拼音_鄜的拼音

徐仲华(1919-2004),北京人,著名语言学家。194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毕生致力于汉语语法、语音、文字、词汇、汉语教学、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等研究。著有《词类》《主语和谓语》《容易写错的字》《文言虚词例解》《文章评改》《汉语书面语言歧义现象举例》等。

鄜的拼音_鄜的拼音_鄜的拼音

汉字的基础知识

文|徐仲华

鄜的拼音_鄜的拼音_鄜的拼音

一、学习汉字的重要意义

鄜的拼音_鄜的拼音_鄜的拼音

汉字是汉民族使用的文字。文字是用来记录语言的。语言为什么需要用文字来记录呢?这是因为语言在运用的时候要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文字在这方面却可以弥补语言的不足。你有几句知心话想说给你的朋友,如果你在北京,他却在上海,就没法说了,这就是所谓空间的限制。你要是会写字,给他写一封信,他看了你的信,明白了你的心意,语言的这种缺点不就被文字给弥补上了吗?假使你的朋友来到北京,你想同他谈谈,可是,你有功夫的日子, 他却没有功夫;他有空的日子,你却不得空,你不依靠文字也是没有方法把你的心意留给他的,所以语言必须是在同时同地才能起作用,而文字就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远古人类的生产劳动,必须是集体进行的。要追猎一只老虎,或是捕捉一只野猪,一个人是无能为力的。一群狩猎的人,在狩猎的过程中,必须凭借语言才能协调他们的行动。走在前面的人要同走在后面的人取得联络,有时就非得依靠语言以外的方法不可,比如在树上刻上一只老虎,再用箭头指示老虎逃走的方向,后来的人就可以按图示去追赶。

这种用来代替语言交流思想的图画,使用日久,逐渐地符号化起来了,这就产生了文字。又经过了若干年的演变,图画性越来越少了。比如现行汉字的“虎”字,可以说一点儿也看不出图画的意思了。可是从古代文献里却还可以看出这种由图画向文字变化的形迹来:

鄜的拼音_鄜的拼音_鄜的拼音

把最接近图画的甲骨文里的虎字,横过来看一下,就可以清楚地看出这种字的图画性是很强的:老虎头大牙尖,后面有卷尾,身上有斑纹。等到演变成楷书里的虎字,就很难再看出它的图画性了。(甲骨文里还有个字,

过去释为“虎”字,现在更多的人认为它是“豹”字了。)

文字一产生,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人们远在不同的地方,可以通过它来交换心意;古人的思想、经验,也可以通过它留传到后世。孔夫子是两千几百年前的人了,当我们披读记载他的言行的《论语》的时候,不但可以接触到他的思想感情和政治主张,就是连他的声容笑貌都会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鄜的拼音_鄜的拼音_鄜的拼音

恩格斯在他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里说:“从铁矿的熔炼开始,并因文字底发明与它应用于文献记载而转入文明时代。”在文字产生以前,由于运用语言要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类无法组织较大的集体活动,也无法很好地继承前人在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上的经验。文字产生以后,弥补了语言的缺点,扩大了语言的交际作用,这样就使得人类有可能扩大集体组织,接受前人经验,从而使人类在科学和文化方面迅速地高度地发展起来。就这个意义说,文字的发展是人类从野蛮进入文明的必备条件之一,它和铁矿的熔炼有着几乎同样重要的意义。

对于个人来说,一个人的文化程度首先可以从他掌握文字的情况来衡量。我们要提高语文水平,掌握文字就是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汉字是汉民族的文字,它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它保留着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文献,它记载着人类先哲的光辉成就和历史业绩。左丘明、司马迁用汉字写了世无伦比的伟大历史著作;老子、荀子、韩非、孙武等人用汉字写了伟大的哲学学术著作;屈原、杜甫用汉字写了伟大的诗篇;曹雪芹、蒲松龄用汉字写下了不朽的文学名著;鲁迅用汉字写下了独具风格的战斗性极强的小说、杂文;世界上最先进的思想、技术可以用汉字传播,世界上最著名的哲学、科学和文学的巨著可以用汉字翻译介绍。世界上使用汉字的人数之多,更非其他种文字可以企及;现在它是我国全国都通用的文字。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学好祖国的文字呢?

学会任何种文字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学习汉字尤其得下工夫,因为汉字是比较难学的。在俄文里拿“中国字”

这个习语来形容难以理解的事物,汉字的艰深难学由此也可想见了。为什么汉字难学呢?这是由于它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鄜的拼音_鄜的拼音_鄜的拼音

二、汉字的性质和特点

鄜的拼音_鄜的拼音_鄜的拼音

世界上的文字就其造字的出发点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两类:表形意的文字和表音的文字。表音的文字是以记录语言中的语音为出发点的,这种文字利用一套字母,每个字母代表一定的读音,然后用字母组成各式各样的字,表示各式各样的词,人们看见字母,就能读岀音来。日文、英文、俄文都是表音文字。表形意的文字是以记录语言中的最小的意义为出发点的,这种文字符号不与语言中的语音发生直接关系。例如画一只虎,来代替“老虎”这个词;画一把刀,在刀上再加一短画,表示刀的“刃”。汉字是表形意的文字。

由于表形意的文字符号不直接与语音发生联系,而是以表示意义为出发点的,所以同样读音的字,可能有许多。例如“志、智、痣、治、制、痔、至”等字都念zhì,表示的意义不同,写法也就不同。因此汉字是一个字一个样子,常用的汉字就有四千字之多,这四千个字就有四千种样子。拼音文字就没有这么复杂,如俄文只用三十二个字母就可以记录全部俄语。用字母拼写出来的词虽然也各式各样,但却都是用这些字母拼出来,认识了这些字母,就能拼读出这些词来。就这一点说,汉字就是比表音文字难学的。

汉字字数多,一字一个样式,有些字笔画多,结构复杂。在简化字推行以前,常用汉字平均总在十二画左右,笔画多的可到三四十笔,像“鑿、鷲、鬱”这些字,真是够难写难记的了。鲁迅先生讲过:“去叫孩子写,非练习半年六月鄜的拼音,是很难写在半寸见方的格子里面的。”至于汉字的结构,更可以称得起是千变万化。下面略举一些例子:

以上只是粗略的分析,有的字是还可以更进一步分析的。例如“花”的“卄”和“化”,还可以再分析成“”“屮”和“亻”“七”的,“意”字的“立"还可以再分析成 "六”和“一"的。

汉字里形声字最多,约占汉字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形声字就是一半表意表形,一半表音的合体字。例如:

鄜的拼音_鄜的拼音_鄜的拼音

“抹”字里,左边“扌”是形旁,表示这个字与手有关,右边“末”是声旁,表示读音。其余三个字的结构同这个“抹”字相仿。如此说来,形声字不是容易学容易认吗?问题是在于形声字也有许多问题。情形也是很复杂的。首先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的位置是没有固定规律的。上面举的四个字都是左形右声的。此外还有右形左声,上形下声等不同的构造。如果你不认识这个字,是不容易辨别哪是声旁哪是形旁的。例如:

鄜的拼音_鄜的拼音_鄜的拼音

再说形声字的声旁,演变到现在,有许多并不能很好地表示字音了。根据蒋善国先生的分析,声旁与字音读音完全相同的,即能正确表音的,只占四分之一,其余的四分之三都不能正确表音。例如都是从“隹”得声的形声字,就有许多不同的读音:

鄜的拼音_鄜的拼音_鄜的拼音

又如从“台"得声的字,也有不同的读音:

鄜的拼音_鄜的拼音_鄜的拼音

有的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可以互相变换位置;多数却不可以改变,有的改变以后便成为另外的字了。例如:

群=羣 隣=鄰 惭=慙

枷≠架 陪≠部忘≠忙

意义相近的形旁在某些字里可以互相代替,但在另外一些字里却不成。例如:

雞=鶏雅≠鸦

詠=咏诈≠咋

惟=唯惬≠嘔

还有一些字貌似形声,而实际不是。例如“休”“何”“保”“離”“盡”“敬” “解”“绝”等都是会意字。还有一些字不像形声字,而确是形声字的,如“歲” “類”“閗”“鹽”等。这种情形也给学认形声字增加了困难。

由于汉字的性质和特点,汉字学起来是相当困难的。汉字的这种性质和特点是怎样形成的呢?今后汉字将往何处走呢?下边我们讨论一下汉字的历史发展,并且展望一下它的前途。

鄜的拼音_鄜的拼音_鄜的拼音

三、汉字的历史发展和前途展望

鄜的拼音_鄜的拼音_鄜的拼音

汉字的性质和特点是由它的造字法决定的。早在战国时代,就有六书的说法。六书实质上就是汉字造字法的理论。六书的名称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但是没有六书每一书的具体名称。《周礼》大约是战国时代的书,所以可以说是从战国时代便开始了六书的研究了。到了东汉,许慎写了著名的《说文解字》,这才对六书加了系统的解释。他在《说文解字叙》里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讹,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搗,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下面结合六书谈谈汉字创造的历程。

鄜的拼音_鄜的拼音_鄜的拼音

汉字和世界各种文字的创制过程一样,也是由图画发展变化而来的。象形这种造字法是与图画相联系着的。照许慎的说法就是“按照物体的形状的轮廓,画成相似的图形",例如:

鄜的拼音_鄜的拼音_鄜的拼音

牛、马、壶、贞这些物体,都是有形体可以用图画表示的,就用象形的方法造字来表示。有些事物是图画表示不出来的,就不得不用另外的造字方法。例如“上下”“到”“根本”“人的两腋”“刀刃”这些概念,就得使用指事的造字方法了。照许慎的解释,指事就是“把要说的东西,用简单的符号标明,使人家看了能够认识,思考以后就能晓得它的含义”。画两条横线一长一短,短的在上,长的在下,这就是“上"字(二或丄,古文上字);反过来就是“下"字(

或丅,古文下字)。画一条横线表示地平线,上面再画一只箭头朝下的箭,表示箭到了地面了,这就是“至”字(古文作

)。画一棵树,上有枝,下有根,在根上边画一短线,表示所指的就是这个地方,这就是根本的“本"字(古文作

)。画一个人形,再在两臂之下点上两点儿,表示所指的就是这个地方,这就是“亦”字(“亦”字本来当两腋讲,后来假借作当“也”字讲的“亦”了,便另造了一个“腋”字来代替它。古文作

)。

有些概念更加抽象,连指事也没有办法表示了,这就不得不依靠会意的方法了。按照许慎的说法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体的字合成一个合体的字,把这些单体字的意义会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下面举一些例子来说明。

鄜的拼音_鄜的拼音_鄜的拼音

鄜的拼音_鄜的拼音_鄜的拼音

鄜的拼音_鄜的拼音_鄜的拼音

有些概念没有方法用象形、指事或者会意的方法来表示,也没有别的方法可以创造新字,于是借用已有的字里面的读音相同的字来表示它。这就是许慎所说的假借,照他的说法是:“本来没有这么一个字来表示这个意思,就找一个同音的字代替它。”比如事情难易的“易”,这个意思,就无法用以上所说的办法来造字,于是就借用同音的“易”字来表示“容易”的意思。“易"字金文写作

,是有脚有尾的爬虫的样子,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蜥蜴。后来假借为容易的“易”,在“易”字旁另加虫旁来表示本来的意义。当“什么”讲的疑问代词“何”,本来是肩荷的意思。金文作

像人横戈肩上、荷戈而行的样子,《说文》说:“儋也。”徐铉解释说:“儋何即负何也,借为谁何之何。”其他如朋友的“朋"字,原来是像“凤”鸟的样子,因为古音相同而假借为朋友的“朋”字,后来另造“凤”字。

汉字发展到假借,已经向表音文字大大地发展了一步,如果进一步制定字母,就可以逐渐走向拼音文字。但是汉字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这么发展,却创造了半形半声的办法,这就是所谓的形声字。形声字出现以后,汉字就沿着这条道路大大发展起来。拿许慎的话说就是:“拿表示事物的单体字来表示这个新字的含义,再拿可以比况这个新字读音的单体字表示它的读音,这样就组成了一个半形半声的合体字。”狗与狼外形很相似,鸭与鹅外形也很相似,用别的方法很难区别,用形声字就很容易识别。又如“莫、易”等字的本义和假借义,用其他方法也不好区别,采用了形声字,就很容易区分开。因为形声字的适应性较强,很快地成了汉字的主要的造字法,在现行的汉字里,形声字占最大的比重。

此外还有转注,照许慎的说法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具有同样的形符,它们的意义可以互相注释。”由于转注字为数有限,而且说法纷纭,这里就不加引述了。

由于汉字的造字法决定了汉字的性质和特点,由于汉字的性质和特点又决定了汉字学习上的困难。方块汉字虽然结构优美,富有艺术性鄜的拼音,虽然在历史上有过光辉的业绩,虽然它便于在方言分歧的情况下通行无阻,但是比起表音文字来却是难学难用得太多了。小学生学习知识,在文字关上便要多花费许多精力。扫肓工作也比较困难。鲁迅先生早就指出不能“为了保存汉字,要十分之八的中国人做文盲来殉难”。

鄜的拼音_鄜的拼音_鄜的拼音

要彻底消除汉字的缺点,必须实行文字改革,走世界共同的拼音化道路。不过实行拼音化并不是容易简单的事情,事前需要充分的准备。因而,旧汉字还得有相当长的时间作为我们全国的通用文字,所以对于现行汉字加以逐步简化,以减少学习和使用汉字的困难就成为当前的急务了。

文字改革的工作在新中国受到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第二年,就设立了专门的机构来负责这项工作。从那以后,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作出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制定了汉语拼音方案,使汉字注音和推广普通话有了有效的工具;制定了五百多个简化汉字,同时精简了汉字字数。

汉字笔画繁多、结构复杂的缺点,前边已经提到。推行简化汉字就有助于克服汉字的这个缺点。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制定的《汉字简化方案》,经国务院于一九五六年一月二十八日通过决议公布试用。经过试用以后,陆续分批推行。简化字经过了几年的试用和推行,到一九六四年五月,文改会编印出《简化汉字总表》,作为使用简化字的规范。《总表》共分三个表:第一表是三百五十二个不作偏旁用的简化字;第二表是一百三十二个可以作偏旁用的简化字和十四个简化偏旁;第三表是应用第二表的简化字和简化偏旁类推出来的一千七百五十四个简化字。三个表累计一共把二千二百六十四个繁体字,简化为二千二百三十八个简化字。

简化字经过推行以后,大大减少了汉字笔画,很多笔画多、结构复杂、难记难写的字,变得笔画少好写好记了。例如:

鄜的拼音_鄜的拼音_鄜的拼音

上边这十个繁体字,平均每个字十八画,简化以后,平均不到六笔。学习和书写起来都方便多了。

汉字还有一个缺点是异体字多。异体字就是一个字具有不同的写法。例如:

鄜的拼音_鄜的拼音_鄜的拼音

异体字能给学的人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如同赘疣一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在一九五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联合发岀通知,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决定从一九五六年二月一日起在全国实施。这一次一共淘汰了 1055个异体字。比如上面举的异体字,“窗”和“携”是保留的,其余的“窓、窓、牕、牎、窻、

、攜、擕”等字都废除了。这样我们就可以少学少记这一千多个异体字,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鄜的拼音_鄜的拼音_鄜的拼音

从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四年,经国务院批准,以常用汉字代替生僻地名字,更改了三十多个地名用字,又废除了一部分生僻字。例如陕西省的鄜县改为富县,盩厔县改为周至县,江西省的雩都县改为于都县,青海省的亹源回族自治县改为门源回族自治县,贵州省的鰼水县改为习水县等,这样汉字字数又减少了几十个。

在字形的整理方面,文化部、文改会于一九六四年又共同向出版印刷单位发布了《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规定了六千一百九十六个汉字的标准字体,使汉字的印刷体统一起来,同时又使汉字的印刷体和手写体一致起来,如“眞”“兪”“吳”“兩”“黃”一律改为“真”“俞”“吴”“两”“黄”,从而减轻了初学汉字的人的负担。

汉字经过简化整理以后,大大减少了学习和书写的困难,对于目前的应用有很多方便。但是这毕竟还是治标的办法。将来时机成熟,还得采用表音文字,到那时新汉字将更容易学更方便用了。旧的方块汉字到那时虽然已不再是中国唯一通行的文字,但是它还将作为历史文献而存在着,作为祖国的艺术而存在着,人们仍将珍视它,学习它。

本文选自《大师教语文合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鄜的拼音_鄜的拼音_鄜的拼音

鄜的拼音_鄜的拼音_鄜的拼音

探讨语文教育理论

开展语文教育实践

限时特惠:本站每日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副业创业课程,一年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点击查看会员权益

站长微信:CGXDP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