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禁用药物:孔雀石绿、氯霉素、呋喃西林、呋喃妥因、呋喃它酮、呋喃唑酮、五氯酚酸钠、己烯雌酚、甲基睾丸酮等(具体以农业农村部公告第250号为准)。

2.停用药物:洛美沙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4种兽药的原料药的各种盐、酯及其各种制剂;非泼罗尼及相关制剂;喹乙醇、氨苯胂酸、洛克沙胂3种兽药的原料药及各种制剂;噬菌蛭弧菌微生态制剂(生物制菌王)等。

3.未经批准使用的药物:除《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最新版)中明确已批准的水产养殖用兽药以外的其他药物,例如地西泮、麻醉剂等。要注意甄别以“非药品”“动保产品”“水质改良剂”“底质改良剂”“微生态制剂”“中草药”等名义进行售卖的假兽药。

上述药物在鳊鱼养殖、捕捞、暂养、运输、苗种生产等各环节均不得使用,上市产品不得检出禁停用药物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

(二)使用后果

1.违法使用禁用药物的后果。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规定,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定罪处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违规使用停用药物和未经批准药物的后果。依照《兽药管理条例》第六十二条的规定,责令立即改正,并对饲喂了违禁药物及其他化合物的动物及其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对违法单位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三)防止误用违禁药物

养殖者要从正规渠道购买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不购买和使用禁用、停用兽药以及假、劣兽药、人用药、原料药、农药和未赋兽药二维码的兽药。要特别注意甄别网购、上门推销、厂家直销的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拒绝购买和使用以“非药品”“动保产品”“水质改良剂”“底质改良剂”“微生态制剂”“中草药”等名义进行售卖的假兽药。有条件的养殖者可进行检测筛查把关。

(四)积极维护自身权益

养殖者在采购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时,要主动索取并保存购买凭据,建立真实、完整的采购记录,并保存相关有效凭证至少2年;养殖过程要填写《养殖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和《销售记录》三项记录。万一误用有隐性添加的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而被检出产品不合格时,根据现有法律,养殖者如果不能提供有效的证据,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养殖者如能积极提供有效凭证等证据,可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让非法制售者承担责任。

二、规范使用批准药物

鳊鱼养殖、暂养、捕捞、运输、苗种生产等过程中要规范使用批准药物,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一)采购把关

采购兽药等投入品时,要通过正规渠道在具有合法经营资质的经销商处购买,主动索取相关证照、证件和合法的票据,并结合包装标签标识对供货单位的资质、兽药产品合法性及质量情况进行审核,包括查验兽药产品“二维码”信息、兽药产品批准文号(或进口兽药注册证号)、兽药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兽药成分、用量用法、休药期、存储条件、注意事项、有效期限等。兽药入场时,应当进行检查验收,发现可能含有禁用药物以及假、劣兽药、原料药、人用药的,与进货单不符的、内外包装破损的、没有标识或标识模糊不清的、质量异常的、其他不符合规定的药物坚决不让入场。兽用处方药应当凭执业兽医开具的处方购买,现购现用,并在用药记录对应处标明处方签号。

(二)科学用药

发病后要及时准确诊断,从国家已批准的水产养殖用兽药中选用药物,对症下药。用药时,准确计算用药量,切忌滥用渔药与盲目增大用药量或增加用药次数、延长用药时间;施药时要保证良好的环境条件,水质恶化、阴雨天时施药要谨慎;混养池用药时要注意药物对不同养殖动物的毒性,药物配合使用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拮抗作用。在鳊鱼苗种生产中使用药物和饵料要执行国家和行业相关安全规定。

(三)符合限量

鳊鱼产品出塘时要严格执行休药期等规定。有条件的,在产品上市前可开展自检或委托检测,确保鳊鱼上市时常规药物残留不超标。鳊鱼常用药物及限量值如下: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总和≤100μg/kg;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1000μg/kg;甲砜霉素≤50μg/kg;磺胺嘧啶等12种磺胺类总量≤100μg/kg。其他药物残留限量值可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GB 31650―2019)等标准。

(四)合格上市

养殖者应当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对生产销售的鳊鱼进行质量控制,保证不使用禁停用药物和非法添加物,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等常规药物残留不超标,上市产品质量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生产主体在严格落实质量控制相关要求的基础上自觉、自行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对照承诺达标合格证有关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勾选“委托检测、自我检测、内部质量控制、自我承诺”等4项承诺依据中的一项或多项,并对承诺的真实性负责。承诺达标合格证一式两联,一联给交易对象,一联留存一年备查。

三、减少用药的预防措施

保证养殖鳊鱼质量安全,要从源头抓起,实施“从水域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管理,特别要加强对苗种、水质、养殖、捕捞及运输等环节的质量管控,通过预防减少用药。

(一)良种选择。养殖生产者要到具有《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的正规育苗场购买,所选苗种必须经水生动物检验检疫机构检疫合格的优良品种,质量符合《水产苗种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尽量选择经全国水产原良种委员会审定的新品种。苗种放养殖前应进行筛选,建立苗种投放记录,确保苗种的健康。

(二)水质调控。鱼种放养前,对池塘进行排干池水,冰冻、曝晒后清淤,用含氯石灰等进行消毒。水质控制方面需按照前期肥水、中期适度肥水、后期清水的原则做好水质管理工作;合理使用增氧机,加注新水(或换水),调节水质肥度和透明度,如预测有可能浮头,应提前开机增氧或加注新水。每日应清除池塘饲料残渣、杂物、病死鱼等。

(三)密度控制。养殖者应根据市场需求的成鱼规格、池塘条件、饲料供应的保障程度、养殖管理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合理安排放养密度,避免养殖密度过高。池塘养殖投放规格为50~100克/尾的鱼苗,密度为1200~1500尾/亩为宜,可搭养鲢、鳙等鱼,比例不要超过放养总数的20%。

(四)饲料投喂。所用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必须来自有生产许可的企业,并有企业行业的国家标准和产品批准文号。饲料应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贮存,并在保质期内使用。所用饲料的安全性,应符合《饲料与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17)等规定。养殖者要注意投喂方法和投喂量,提倡“四定”(即定质、定量、定时、定位)和“三看”(看天气、看水质、看鱼情)的投喂原则。投饲要因养殖品种和塘口条件而定,做到“匀、足、好”。

(五)日常管理。每日定期巡塘,注意观察天气、水质变化和鱼的活动与摄食情况,确定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及时打捞池内残草、污物等,保持良好的池塘环境。不投喂霉变、酸败的配合饲料和病死鱼制成的饵料。对发病疫区要采取严格的隔离、消毒措施,不将疫区水体随便排放。不要随便乱丢弃致病或死亡的动物,要进行无害化处理。使用的工具也应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疫病的传播与扩散。

(六)规范捕运。起捕拉网时要小心操作,避免鱼体受伤感染。运输时应遵循《活水产品运输技术规范》(GB/T 36192―2018)《活鱼运输技术规范》(GB/T 27638―2011)等规范,运输过程要注意控制温度、溶氧、密度等,维持储运水体卫生,尽量避免细菌、真菌等感染水产品,坚决杜绝外源性污染物介入。

四、病害防治

鳊鱼常见需药物治疗的病害名称、主要症状及防治措施如下。

(一)细菌性败血症(又称细菌性出血病、溶血性腹水病、出血性腹水病)

主要症状:病鱼的组织器官不同程度出血或充血。头部、眼眶、下颌、鳃盖、胸鳍基部和背鳍后体表充血发红,鳃淤血或苍白;肛门发红,轻压腹部,肛门有淡黄色黏液流出。

治疗方法:采用体外消毒和内服杀菌的综合治疗。开动增氧机,全池泼洒消毒剂溴氯海因粉、聚维酮碘溶液或复合亚氯酸钠粉;饲料拌喂恩诺沙星粉、盐酸多西环素粉或氟苯尼考粉。

注意事项:发病高峰期,避免大剂量频繁使用消毒剂、杀虫药,杀虫药物在病情稳定后使用。发病后每餐投饲量降为发病前80%,再根据投饲量添加药物,延长每餐投喂时长,尽量让更多鱼吃到药饵。

(二)指环虫病

主要症状:病鱼鳃丝粘液增多,鳃片全部或部分呈苍白色,鳃部显著浮肿,鳃盖张开,病鱼呼吸困难,游动缓慢。

治疗方法:全池泼洒敌百虫溶液,杀灭鱼体寄生虫;全池泼洒10%甲苯咪唑溶液;或采用饲料拌喂复方甲苯咪唑粉、阿苯达唑粉。

注意事项:池塘泼洒敌百虫或甲苯咪唑后,需要开增氧机防范缺氧。

(三)车轮虫病

主要症状:病鱼体色发黑,呼吸困难,成群绕池边狂游;体表和鳃丝粘液增多,鳃丝肿胀;鳃丝表面附着大量虫体。

治疗方法:全池泼洒硫酸铜硫酸亚铁粉;饲料拌喂内服苦参末、雷丸槟榔散等中药。

注意事项:硫酸铜有杀藻作用多西环素早晚各1片过量吗,使用后注意增氧和肥水培藻。硫酸铜不能与含氯石灰同时使用。

(四)锚头鳋病

主要症状:病鱼鳃丝末端发炎、肿胀、发白乃至溃烂,肉眼可见鳃丝末端挂着白色鱼鳋,俗称“鳃蛆病”;病鱼在水中跳跃,打转或狂游,食欲减退,呼吸困难,离群独游,鱼的尾鳍上翘露出水面。

治疗方法:全池泼洒敌百虫溶液,杀灭鱼体寄生虫体;全池泼洒高效氯氰菊酯溶液;饲料中拌喂苦参末、雷丸槟榔散等中药。

注意事项:池塘泼洒敌百虫或高效氯氰菊酯,需要先稀释,后全池均匀泼洒,并开增氧机防范缺氧。

(五)头槽绦虫病

主要症状:病鱼体重减轻,瘦弱,体表黑色素增加,离群至水面,口常张开,伴有贫血现象。解剖鱼肠道有大量白色带状虫体且头部呈心形。

治疗方法:饲料拌喂吡喹酮预混剂、阿苯达唑粉、雷丸槟榔散或川楝陈皮散。7—10天后水体泼洒敌百虫溶液,控制水体中幼虫和剑水蚤孵化。

鳊鱼质量安全管控技术性指导意见

鳊鱼健康养殖技术方案

一、投喂管理

1、饲料选择及要求。科学投喂是健康养殖的关键环节,首先要严把饲料选用关。使用的饲料要符合《饲料卫生标准》(-2017)和《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2002)的规定。使用药物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量应符合《绿色食品 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NY/T 471-2018)、《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2002)中的规定,不得添加禁用渔药和在饲料中添加未经农业农村部批准的用于饲料添加剂的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必须来源于有生产许可证的正规企业,具有企业、行业的国家标准和生产批准文号,防止和杜绝在加工、生产、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化学药品对饲料的污染,禁用发霉、过期饲料。

2、饲喂管理。鳊鱼是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以投喂配合饲料为主,适当辅喂苏丹草、黑麦草等优质牧草,投放饲料要求色泽一致、无异味、无发霉变质、表面光滑、耐水性好,蛋白质含量为25%-30%。刚开始投喂时,要注意饲料的适口性,一般体重在50克/尾时,饲料粒径为1.5毫米;体重100-150克/尾时,饲料粒径为2.0-2.5毫米;体重150-250克/尾时,饲料粒径为3-3.5毫米,以后逐渐加大到4.0毫米,直至出池。要提高鳊鱼的产量和效益,就要根据鱼的体重及时间、温度、气候等条件的变化掌握合理的投饵量。水温低于15℃以下时,每天投喂1次;水温在15℃以上,20℃以下时,每天投喂2次,10:00和16:00各投1次;水温在20-30℃时,每天投喂3-4次,投喂时间为8:00、12:00、17:00。投喂坚持定质、定量、定时、定位的“四定”原则,每天投喂2-3次,做到少量多餐,提高饲料的利用率,投喂时用投饵机投喂。选择使用投饵机,首先安装投饵机要选择适合的位置,应面对鱼池的开阔面,这样投饵面宽,水位要深,以利鱼抢食。要考虑池塘面积及池鱼产量,并不是投饵机电机转速越高、投的距离越远、面积越大就越好,投饵机的抛撒距离过远、面积过大,易造成边缘部分饵料的浪费。

二、日常管理

1、水质管理。养殖水体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较好的水质不仅能减少鱼类疾病的发生,更有利于鱼类的生存和生长。注意适时加注新水,在鱼种投放以后每7-10天加1次新水,每次加水20-30厘米,保持水深1.5米左右,以后随鱼的生长和水温升高逐渐加深池水。4-6月份每半月加注新水1次,每次10厘米左右。7-9月份每7-10天加注新水1次,每次20厘米左右。定期泼洒生石灰、漂白粉,一般每半月泼洒1次,生石灰用量为20-30千克/亩;漂白粉用量为0.5-1.0千克/亩。使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主要以芽孢杆菌、EM菌、反硝化细菌等为主。微生物制剂可以有效降低水中氨氮含量,减轻中毒和缺氧危险,使池水始终保持“肥、活、嫩、爽”。根据鱼的活动情况和天气情况适时开启增氧机,利用增氧机搅动水体,释放有害气体,增加水体溶氧,利于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防止泛池死鱼。即晴天时开机1小时;阴天时次日凌晨2:00-4:00开机,直到解除浮头;阴雨连绵有严重浮头危险时,要在浮头之前开机,直到不浮头为止。在一般情况下傍晚不要开机,阴雨天白天不要开机,而将有限的开机时间安排在夜间。

2、巡塘管理。每日坚持早晚巡塘,主要是做好水质调控、饲料投喂、鱼病防治三个方面的工作,建立健全鱼池档案制度,做好详细记录。20天用抛网定期抽样测定鱼类生长情况,根据水温、天气、鱼规格等情况灵活掌握饲料投喂量,防止过量投喂和投喂不足而影响鱼类的正常生长。

3、防逃管理。养殖期间,在进行日常巡塘时要经常检查进、出水口出防逃设施是否有破损,发现问题及时修复,防止鳊鱼从破损处逃逸,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分筛管理。达到商品规格的鱼应及时捕捞销售,可采用通栏筛选器进行筛选。

5、投入品管理。水产养殖投入品主要包括苗种、饲料、肥料和渔药等,投入品的使用直接影响到渔业生产和水产品质量卫生安全。鳊鱼养殖投入品管理根据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局《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强水产养殖用投入品监管的通知》(农渔发〔2021〕1号)相关规定规范使用和管理。

三、鱼病防治

1、疾病预防

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的方针,做好池塘、鱼种、饲料台的消毒和季节性鱼病防治。在6-9月份生长旺季,每月杀虫、消毒1次,杀虫和消毒间隔时间为二三天,杀虫使用氯氰菊酯,消毒使用生石灰全池泼洒;坚持用中草药、光合细菌、免疫多糖、复合维生素和大蒜素等溶水喷洒在饲料上制成药饵,定期投喂,增强鱼体免疫力,减少鱼病发生。

2、主要病害诊治

(1)车轮虫病。主要危害鳊鱼夏花和一龄鱼种,成鱼养殖期间少有发生。夏花培育期间发病快、死亡率高。发病初期,早晨巡塘下风处有体色发黑、离群独游的鱼苗,而后2-3天出现大量死亡。

预防:在鱼苗下塘前彻底清塘,培肥水质,肥水下塘能有效控制车轮虫的发生。在苗种养殖期间,连续3天以上阴雨,容易引发车轮虫病。天晴后立即肥水,可有效控制车轮虫病的发生。

治疗: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配成混合溶液泼洒,用量硫酸铜0.5克/立方米。使用时水体测量准确,硫酸铜含量98%以上,否则影响治疗效果。用药后开启增氧机2小时以上,起到混合水体作用,确保治疗效果。使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后,会杀灭池塘水体藻类,引起缺氧,一周内做好防范工作,并及时肥水补藻,增强水体产氧能力。

(2)指环虫病。对鳊鱼鱼苗养殖到商品鱼生产都有危害。大量寄生时引起鳃丝肿胀、贫血、鳃上有大量黏液影响呼吸,鱼摄食下降。鱼苗或鱼种患病严重时鳃丝肿胀、鳃盖张开,鱼体消瘦引起死亡。

预防:放种前彻底清塘。大水面养殖可采用晶体敌百虫在投饵区挂袋的方法,在摄食区形成局部高浓度药液,驱赶水体中的虫体和促使寄生鳃丝的虫体脱落,起到预防的作用。在塑料袋上刺孔,每袋装晶体敌百虫200-300克,每亩挂袋3-5个,视鱼摄食情况调整挂袋数量和药袋孔径大小和数量,调节药液的渗出速率,一般每7-10天更换一次。

治疗:①一周内连续两次泼洒晶体敌百虫,每次泼洒浓度0.5克/立方米。②泼洒10%甲苯咪唑溶液,浓度0.03克/立方米。泼洒甲苯咪唑溶液后,会引起水体藻类死亡,引起缺氧,一周内特别要做好增氧防范工作。

(3)细菌性败血症。主要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维氏气单胞菌等。鱼种生产和成鱼养殖都会发生。流行季节一般在5-10月、水温25-30℃最易发生,发病迅速,死亡量大,是鳊鱼养殖的主要病害,该病引起的损失最大。刚死亡的病鱼体表发红,局部出血,肠道充血多西环素早晚各1片过量吗,肠黏膜脱落,肝、脾坏死。

预防:苗种放养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在生产过程中5月上旬治疗指环虫、锚头鳋等鱼体寄生虫,减少病菌进入鱼体通道。用有益微生物调节水质,增加水体溶氧,降低氨氮、亚硝酸盐及病原菌在水体中的含量。选用优质饲料,在饲料中添加复合维生素等免疫增强剂,适量投饵,避免快速生长,增加鱼体自身抗病能力。

治疗:用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盐酸多西环素、复方磺胺嘧啶等抗生素拌饲料内服。用量根据说明书使用。用药时间一个疗程7天以上。用苯扎溴铵、复合碘溶液等消毒剂全池泼洒,用量根据说明书使用。药饵的用量要根据池塘存鱼量来确定,一般以鱼体重的3%来确定投喂药饵数量。在发病高峰,池塘不要用大剂量消毒剂和杀虫药泼洒,如治疗指环虫的甲苯咪唑溶液,使用后引起水质急剧变化,鱼的摄食量下降,产生大量死亡。

3、渔药管理

科学选用渔药和科学用药是健康养殖的关键。原则上提倡使用“三效、三小”,即:高效、速效、长效、毒性小、用量小、副作用小。渔药,禁止使用“三高、三致”高毒、高残、高污染、致癌、致畸、致突变。选用“三证”(渔药登记证、渔药生产批准证、执行标准号)齐全无公害国标渔药。另外,规范用药、安全用药、降低药残也是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根本措施。健康养殖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①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在鳊鱼养殖过程中应以防为主,无病早防,这是鱼病防治的基本原则。

②诊断正确、下药对症:首先必须诊断出病因,特别是多发病时更难诊断。只有诊断正确,才能对症下药,避免盲目用药带来的“三高、三致”。

③使用方法正确、用药量科学:渔药的用法和用量必须考虑不同的品种及鱼病的种类、药物的性质、水体理化因子、气象因素、养殖模式、密度等而采用不同的施药方法和剂量,最好是参考使用说明书。

④合理搭配药物:不同的药物搭配使用时有的会增加药效,有的会降低药效,有的还会对鱼体造成危害。因此,在药物搭配使用时,一定要了解不同药物的性质,做到科学搭配。同时不能人药鱼用、兽药鱼用和农药鱼用,一定用包装上有“水产专用”标识的鱼药。

⑤提倡使用中草药:与抗生素相比,中草药具有来源广泛、经济实惠、使用方便、副作用小、无抗性、无残留等优点,建议大力推广使用中草药,不用或少用抗生素。

鳊鱼健康养殖技术方案

- END -

审核丨李锦霞

文字丨农质科

排版丨唐世杰

微信号|邛崃农业

新浪微博|邛崃农业

限时特惠:本站每日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副业创业课程,一年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点击查看会员权益

站长微信:CGXDP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