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土生土长的中国孩子(BBC)对于学中文普遍没有兴趣,甚至是讨厌,很多父母都是中国人,孩子却死活不愿意说普通话。这些海外00后,10后们学中文怎么会这么难呢?
针对这个问题,我将“识写分流”,识字要多,写字要迟,一段时间下来,小有成果,孩子对上中文课从讨厌到期待有了360度的转变,5岁的Yo妹一个月认识近百字,记住率达到了92%。
海外家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般都把所在国的语言当成孩子的母语,把母国语言当成了“外语”。
其实,校园里的英语环境已经足够,我家的两个BBC在刚进幼儿园时都只会些简单的英文单词,根本不足以与老师同学沟通,一开始是比较孤单,但孩子的适应能力总是超乎你想象,很快就完全融入其中了。
Oscar二年级时,英国人评价说他的发音很纯正,一听就是标准英伦腔。
我家俩娃平时在家都是说普通话的,在学校有中国考察团来时,校长会钦点他去当小翻译。但只要和小伙伴一起玩,哪怕是和会中文的中国娃玩,他们依然全程用英语热聊,根本不用普通话。
所以说BBC们的英语完全不需要担心,该担忧的是中文,如果从小不灌输中文,上学后怕是很难再愿意改口说国语了。
根据我的个人经验,学龄前,尽量给孩子建立中文环境,不回答孩子的外语提问,不用外语跟孩子聊天。尽量使用普通话,哪怕带有口音都没关系。
入学后,重点是识汉字。只要父母坚持用普通话交流,中文听说就不难,难的是汉字。习惯了英文后,这么多笔画的复杂汉字会让他们抓狂的找不着北,BBC们甚至无法理解汉字存在的意义。
只有闯过了识字阶段,家长才可以松口气,认得的字多了益字五笔怎么打,才能激发中文阅读的兴趣,有了自学能力后,中文教育就可能产生飞跃了。
在海外,中文不过是孩子们诸多课外学习项目之一,英国宽松的教育环境给了孩子们足够的课外时间,家长们抱着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心态,会给孩子报一些课外班,游泳、网球、足球等运动类的课比较受英国家长的青睐,中国家长偏重学习型的课外班,比如中文、乐器、Kumon。
近年来的中国热,学习中文已成为一种新趋势,就连英国前首相卡梅伦也呼吁英国儿童该学中文。英国女王的孙子,美国总统的孙女都在学中文。
相对于外国人学中文的目的,海外大部分中国家长的目的显得更实际,比如只希望孩子能说会听,起码与国内的爷爷奶奶沟通无障碍;如果能读会写,那么长大后可以多一条就业方向。还有就是把中文作为一门“选修课”,通过 SAT, AP 考试后对上大学可以加分。
据不完全统计,英国有近200所不同规模的中文学校(周末补习班),这些学校几乎没有统一的教材,师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很多老师不仅没有教学经验,甚至连普通话发音都不标准,当然也不乏教学质量过硬的学校,如果遇到不如意的可以趁早换一家试试。
在中文学校也有很多好处,比如可以认识些中国朋友,了解中国的节假日习俗(有些学校会举办春晚之类的活动),知道还有那么多人和自己一样在努力学中文,从而鞭策BBC们坚持学习,贵在坚持。
与国内的孩子相比,BBC们学中文的时间太少,一般都是周末上1-3节课,课上老师为了照顾一些完全不会中文的孩子,很多都是用英文讲解的;课下又没有语言环境,识字进度慢,记得少,忘得快。家长孩子都会产生严重的挫败感。
如果你想当甩手掌柜把中文教育完全交给中文学校益字五笔怎么打,估计十有八九会让你失望,当孩子开始厌学,家长又看不到成效,高年级后学习压力增大时,就很容易辍学。一旦放弃学习,之前的努力都将付之东流。
针对自家孩子的中文水平,在中文学校的慢教学中显的比较浪费时间,于是尝试过找老师单独授课,但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是中式教育方法并不适合BBC,用横竖撇捺搭建出一个在BBC们看来奇难无比的汉字,还要严格按笔顺来写,每堂课都在“打基础”,死记硬背、枯燥无味,老师不爱赞扬,学习与应用又断裂,孩子极度讨厌中文,最后记住的汉字不到20%。
不是所有会中文的就能当中文老师,也不是所有老师都可以教中文,就像不是所有外国人都可以当外教一样。
于是我捋起袖子亲自来教,把当年考教师资格证的那股劲都用了出来。
而BBC们的中文教育关键真的还得靠父母,虽然并不是每个父母都有时间教,但在学习中文的过程中,父母必须陪孩子“玩”,每天“陪玩”10分钟。玩汉字卡牌、玩词语接龙、玩汉字拼拆、玩想象力总之是一玩到底。直到玩出学习兴趣,玩出能自觉阅读中文书为止。
上课时把汉字像玩乐高游戏一样玩,我利用废纸板设计了多彩卡片,把学过的字用不同的颜色写在卡片上,作为每日陪玩的道具,比如这个树字,通过拆分组合,学会一个字,相当于记住了6个字。
把形近字,声似字都放一起学,然后让他们找不同,多设计些玩法,每日都会有不同的乐趣。识字量多了后,就可以找中文读物来读了。
通过这种学习方法,汉字就无难易之分了,像“魔”与“木”笔画数相差这么多,对孩子的学习和记忆难度却是一样的。
如今机器人时代都要来临了,过去一些苦大仇深的学习方法应大胆摈弃,学习要求也要有所改变,我们曾经学五笔输入法,背字根背的那么辛苦,如今有了手写板还有语音输入法,想拼速度的话五笔输入毫无优势,目标要固定,方法却要灵活。
学习汉字也一样,不要苛求于先横后竖,从上到下。先让孩子爱上中文课,积极展开想象,在玩中学,学中玩,先把字记住,用起来,再来写就容易多了。这就是文前一开始提到的“识写分流”法。
为了多应用加深记忆,可以带孩子去中国超市、中餐馆找机会锻炼识字。假期多带孩子回国,在中文环境下更好的学习中国文化,让他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在掌握学习方法之后,识字变的也不那么难了,汉字有的通过象形一看就懂,有的通过会意或指事一点就通。汉字将中国人最深邃、最本质的思维、智慧、修养和价值观念融入其中,我们可以说,文化是心灵的密码,而汉字就是中国文化的密码。
身为中国人,虽在海外,不管是第几代移民,中文都不该是一门选修课,而是必修课。
限时特惠:本站每日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副业创业课程,一年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点击查看会员权益
站长微信:CGXDP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