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图片

图片

山的那边(8)

郜明超

《山的那边》主要描写改革开放前后,豫西一个小山村从1977年夏到1981年夏的发展变化。以王维《山居秋暝》追求的意境为主线,以大山两边山村与寺院勾通为脉络,以王清泉、孙随意、孙万来三家三代人来往为内容,字里行间流露出满满的乡情,反映出山里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理解与尊重。文笔朴实,现实感强,能使广大读者走进那个时代真实的生活。

三天后,危房修好了,学生们又搬回了教室。

事情并没有就此完结,从维修教室这件事上,社员们念叨着两个能人,一个是王清泉,另一个是孙随意,也就是六队副队长孙松林的父亲,他是县国有林场的护林员。

大前天早上,孙松林回到家里正遇上孙随意穿着雨衣、推着自行车要出门。

“爹,学校的房塌了一间,折了26根椽,7根5尺长的,19根7尺长的,夏支书让您帮忙买回来,看得多少钱?”孙松林说道。

“二十几根椽,我想法弄到就是了,要啥钱哩。”孙随意痛快地答应下来。

当天下午孙随意就用架子车将30根椽送到了学校,并且不要一分钱,在场的人无不啧啧称赞。

“孙猴子,你可是为咱村办了件大事,等有钱了,得给你立通碑,让你永垂百代。”王清泉正站在架木上垒着墙,给孙随意开起了玩笑。

“你站得那么高,小心闪着了腰。”孙随意回敬了一句。

孙随意1931年生,比王清泉小一岁,而在辈分上却比王清泉长一辈。他俩在1952年同时参军入朝,王清泉还立了一次三等功。转业后,王清泉回乡务农,孙随意到县林场参加了工作。

孙随意的家就在学校的东边,中间隔着几户人家。他和谢春芳生了两个儿子,孙松林和孙松涛,一家四口的日子虽谈不上富裕,却也过得有滋有味,在七星村称得上是上等之家了。

七队社员们的日子就没有这样幸运,这几个月他们不仅吃不上白面馍和白面条,王清泉还在为麦种发着愁。

蜀黍得墒后,在伏天里噌噌地生长。秋庄稼已锄过第二遍,农活稍微轻松了一些。

而王清泉心里一直背着一个沉重的包袱。队里虽然有300多亩耕地,听起来不少,可六成以上都是坡地,靠天生长。水浇地少得可怜,只有19亩。稍好一点儿的中等地,分布在村的南边和西南,也就是麦场周围的那一片,满打满算82亩,坡上的地贫瘠,大都留作春地,不种麦子,就怕种一葫芦打俩瓢。这样来算,有百十亩地需要种麦子,每亩地按17斤,得1717斤种子。虽然抢收了641斤,但经过烟熏火燎,根本做不了种子,不过可以兑换,关键是缺口太大。王清泉也想过向别的生产队借些,可这年头,其他队缴了公粮、分了口粮后也都没有宽余。唯一的办法是购买,可钱从哪里来?多年来,生产队一直把种植粮食放在首位,经济作物占比重很小。王清泉又想到了牛,风调雨顺的年份,队里有七八犋牲口就行了,现在队里大小有18头牛,如果将两头老牛卖了,耕作也不会受到影响,还可收入70元钱,重要的是要搞些副业,王清泉又想到了西山满坡满岭的柏树。近几年,为了支援大西北林业建设,林场每年都收购柏籽,本地人叫柏铃儿,一斤一分二厘钱,柏铃儿成熟时,附近的社员都会拥到山上采摘,像赶集一样。能否将这活儿揽下,王清泉想找孙随意试试。

孙随意的家就在村东头,两家住在同一条街上,相隔三五十步。到了晚上,王清泉腋窝里夹了一瓶“张弓大曲”酒,来到孙随意的家。

“清泉来啦,你可是稀客啊。”孙随意的妻子谢春芳在大门口坐着,摇着一把芭蕉扇乘凉。见王清泉上门,就站起身打了个招呼。

“我可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婶子,您家的孙大圣在不在?”王清泉开了个玩笑。

“在呢,在上屋。孩他爹,清泉来找你啦!”谢春芳知道清泉和自己男人是战友,平常乱惯了,也不去计较。

“清泉,到上屋来。”孙随意掀起竹帘说道。

“婶子,你弄个菜,我和‘弼马温’喝一会儿。”

“来就来吧,还拿啥酒,俺家里有酒。”孙随意把老战友迎到屋里。

“你的酒好,我的酒老,不一样的味道。”两人说着话在八仙桌的两边坐了下来。王清泉打开瓶盖,将酒分倒在两个碗里。不一会儿,谢春芳将一碗蒜泥黄瓜端了上来。

“酒菜都有了,咱爷儿俩先碰一下。”王清泉先端起了酒碗。

“咣”的一声,两只碗碰在一起。喝了一口后,孙随意嘴里砸巴着说道:“嗯,不错,论酒还是老的辣。”孙随意不失时机地和老侄子开了个玩笑,又一副陶醉的样子。

“管子”烧热后,话就多了起来。

“你说,咱俩当兵的那阵子,是多风光啊。”孙随意打开了话匣子。

“是啊一椽是什么意思,1951年我刚二十一岁,那年春节刚过,县里就召开动员大会,深入开展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掀起参军参战、增产节约、劳动竞赛、捐献武器运动。咱县有400多名青年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那年我也想报名,就因为我是独苗,没让我去。”王清泉回忆着说。

“俺娘那时有病,我也脱不开身。我记得常香玉捐了一架飞机,全国人都知道。咱县一次也捐了5000多元钱。”孙随意说。

“第二年春节,县里又趁着正月庙会,各乡各村演戏、耍狮子、撑旱船、扭秧歌、挂漫画,开展以抗美援朝为主要内容的文娱宣传,老人小孩儿都知道‘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王清泉加重了语气。

“那年的‘五一’‘五四’期间,县里两次召开抗美援朝万人大会,举行示威游行,那场面真叫壮观,那感受真叫激动人心。”孙随意回忆道。

“俺爹支持我参军,那年光咱县就有412名青年当了兵,出发时都戴着大红花,锣鼓喧天,真实感受到当兵的光荣!”王清泉自豪地说。

“我当兵走时,俺娘的病很重,不能下床了,她拉着我的手流着泪说:‘儿啊,你早点儿回来……’可我们转业回家时,俺娘早已埋到地下了。”孙随意抹了一把眼泪。

“我们多少战友都血洒战场了,咱能活着回来,就该知足了。来,再喝一口。”王清泉端起了酒碗。

“你这家伙还立了一次三等功呢。”孙随意也端起了酒碗说道。

“还是你比我强,成了‘公家人’。”王清泉的话语中流露出一些羡慕。

“那不是正赶上县里招工么,说实话,公家活儿也不好干,当个护林员也挺辛苦,成天风里来、雨里去,责任也大,特别是到了冬季,上山拾柴火的人多,一旦出了火灾,那可不是闹着玩儿的。马上就要开山收柏铃儿了,我又要忙活几天了。”孙随意也有他的感慨。

“今年的柏铃儿结的老稠,看来你得帮我一个大忙了。”王清泉赶紧接过话题。

“啥帮法。”有酒使着劲一椽是什么意思,孙随意爽快起来。

“你知道,今年麦季俺队的麦子快烧光了,秋收后就要种麦,现在麦种还没有着落,我着急得很啊。”王清泉叹了口气。

“啥意思,你就直说吧。”孙随意看着王清泉说。

“我想用柏铃儿换种子,也就是用卖柏铃儿的钱买种子,让我把这活儿包了吧。”王清泉终于扯上了话题。

“这……”孙随意手里拿着筷子没有回答。

“咋啦,难住你了?”王清泉问道。

“不是,你让我想想。这山是公家的,当年栽树时,十里八村的都出力了,现在不让人家进林子,谁会愿意?”孙随意也有他的难处。

“那,你是不愿意帮忙了?”王清泉将了一句。

“这样吧,我给看西山林区的护林员说一下,开山前,先给你两天时间提前采摘,范围限定在老张沟以南的区域。你千万不能叫社员走漏风声,摘下的柏铃儿就放在山神爷庙,等开山时再统一收购。”孙随意说出了解决的办法。

“这不就成了,来,喝酒。”“喝酒。”两位老战友发出会心的笑声。

(未完待续)

图片

作者简介:郜明超,河南省登封市人,现任河南省少林武术馆党总支书记、副馆长,中华诗词学会、河南省诗词学会、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在多家期刊上发表文学作品;著有诗集《道心禅影》《嵩山72峰》《登封古韵》及长篇小说《山的那边》等。

登封作家

主编:王迎勋

限时特惠:本站每日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副业创业课程,一年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点击查看会员权益

站长微信:CGXDP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