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予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论语·阳货》
1.
在北京龙泉寺吃过斋饭的人,都记得斋堂内总是有人举着“止语”的牌子。
按寺院的规矩,吃饭时不允许说话,行堂(对在寺院帮厨分发饭菜义工的称呼)的人过来给你添加饭菜时,整个过程“止语”心爱的意思,即禁止说话,只能通过手势或者眼神交流。义工会告诉你怎么用手势表达需要食物的量“一半,一点点,稀和稠”等。
止语,这是一种很高境界的修行。
止语,就是要杜绝所有世俗往来,断绝一切凡心杂念,以求更大地精进。
佛教理论认为,一切众生之生死轮回,皆由于身、口、意三业所致,若消除此三业,可速得解脱;禁语目的之一即为减少口业。
我常常想,如果不说话,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
僧人行禁语时,自备一小木牌,上写’禁语’二字,遇人欲与己言谈,则出示该牌。
止语,能够提升自己的忍辱功夫。凡夫烦恼习气很重,遇到不称心如意的事情就会发牢骚,看人不顺眼就想去纠正人、批评人。
止语就可以避免这些过失,逼着自己样样都要忍耐,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慢慢地就会做到“不见他人过,只见自己过”,逐渐就会懂得“境缘无好丑,好丑在人心”,心渐渐不再被外境所转了。
2、
有一天,孔子突然说“我想不讲话了。”
子贡不解,问:“老师如果不讲话,那么弟子们又传述什么呢?”
孔子说:“天讲了什么呢?春夏秋冬照样运行,天下百物照样生长,天讲了什么呢?”
圣人有时候也喜欢开玩笑。教书先生突发奇想,居然说自己不想讲话了。不想讲话怎么教书呢?子贡自然而然地提出了疑问。
圣人话锋一转,抬头望天。请问,天讲了什么呢?不是照样运行四季,化育万物吗?
其实,说“天何言哉?”,倒不只是孔子一人的看法。
《诗经·大雅·文王》说:“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礼记·哀公问》说:“无为而物成,天之道也。”
《春秋繁露·深察名号》说:“天不言,使人发其意;弗为,使人行其中。”
都是说的同样的意思。甚至包话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和“大音希声”之类的话,也都与“天何言哉?”有相通的精神。
既然如此,我们又说这么多干什么呢?
天何言哉?圣人何言哉?
3、
有了QQ、微信后,很多人发现,可以“止语”了,只要文字交流即可。
但其实,用文字表达观点时,会有很多冲突,尤其是在微信群里,经常会有人吵得翻脸退群、找群主投诉,所以,文字交流,都不能算“止语”。
与人多说,谈得投机则生感情,谈得不投机则免不了产生磨擦,就很容易与人结下怨仇,恩怨也就此产生。
而真正做到止语,受到别人的干扰会比较小,于是就有更多的精力照顾自己的心念,烦恼生起时能比较迅速地察觉,并且令其息灭,久而久之,烦恼就会被控制住。同时也常常比较容易觉察出自己的毛病和过失,也能较快地改正过来,能够比较有效地保护自己的清净心。
不跟人说话时间久了心爱的意思,人家也不会找自己说话,不用常常应付人,受到的影响就小。
4、
止语,真正的结果不是不表达自己情感,更难的是不去解释别人对自己的误解。
我们常说,懂我的人,我不必解释,不懂我的人,我再解释也无用。
然而,如果你真心爱着的人,误解了你并不爱他,你会解释吗?
和朋友说起刚看过的话剧《杜子春》,都感慨于杜子春终于没能成仙竟也是因为没有做到“止语”。
剧中,杜子春随仙师在昆仑山上修仙,仙师警告他,不管遇到任何人、何物、何事,都不得开口。
杜子春前后经历了毒蛇威胁、鬼怪作祟、天地异变、美色诱惑等四关考验,最后却过不了“爱的表达”这一关——眼看着一直誓死跟随他的大黄狗被折磨至死,忍不住而说话了!因为,他怕他这世间最爱的大黄狗以为他无情无义!
仙师慨叹:嗟乎,仙才之难得也!
是呀,其实,凡人就是凡人,凡人永远也不会明白:一旦成仙,他依然能让他的大黄狗免受苦痛折磨。
喜怒哀惧恶欲,皆能忘也。这些考验都能过,所不能忘记的是爱。
和朋友讨论,我们一至认为:任何人能做到真正的“止语”,都可以成为超凡脱俗的仙人,但是,我们确实做不到!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出乎意外的是,这一话剧在传统故事的基础上,又延伸了一种考验——时间。
跌落凡间的俗人,都是因为无法止语吧?因此,才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苦与痛”。
我很欣赏一个男孩对于“什么是真正的爱”的观点:
~~所谓爱
应该是希望并且能够让对方如意
所以付出就完了,bb啥
这玩意儿又不是做生意还得有盈利预期
我觉得男人不要轻易谈什么情说那个爱
男人的爱要有自尊
放在心里默默去做
就好了
如果,你被真心爱的人误解了,你会去解释吗?
限时特惠:本站每日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副业创业课程,一年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点击查看会员权益
站长微信:CGXDP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