徇课题原始问题,察今日研究进展,启下步规划展望。2022年9月27日下午,吴江区盛泽二中开展了区第九批学年课题中期汇报会。本次会议由学校教科室胡勤芳主任主持,顾晓芳副校长及17位区学年课题主持人参加。
细
细致探索 ,注重点面
课题研究的过程是教师感受教育教学精彩的过程,课题主持人以理论为先导,以探索实践为重点,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目标,细化点的分解,注重面的开展,最终把有效的教育教学理念融入到提高课堂教学实践中去。
顾吉吉老师的课题《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初中化学实验创新的实践与反思》现阶段完成“测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两方面改进,一是通过设计三个支架性实验来突破学生对于“压强”理解的难点。二对该实验进行探究式的复习课设计,从质疑教材实验的准确性到改进实验装置和原理。
我们的课题《“做数学”理念下,初中数学课程融入数学实验的策略与实践研究》。本课题研究的“做数学”,是指学生运用材料和工具,以“做”为支架的一种数学学习活动。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通过操作体验、数学实验活动,理解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基于此,上学期做了如下几件∶
一、通过教学引入,数学实验概念
主要来源于教材,应用于教材,知识来源于教材,实验来源于教材,向学生灌输学习数学的另一种方式。
二、疫情影响,现场数学实验未能
由于疫情影响,数学实验未能实现全班的集体操作,但是通过教师的演练,向学生初步展示了一些数学实验的操作,也形成了一定的经验。
三、教研室组织了两场线上教研活动
又恰好是关于数学实验的,对于笔者向其他教师学习提供了实操经验。
今年正好教初一,将学生从初一开始对于数学实验有全新的了解,改变学生小学动手能力培养不足,缺少“感知——感悟——融合”的过程。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动中,培养其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想学数学,会学数学,乐学数学的品质的形成,使“四基”“四能”真正落实。同时形成论文。
我们的课题是《五育融合背景下,初中音乐课程融入美育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通过之后,我们的活动主要是在上半学期进行。对课题充分了解之后,我们做了如下几件事情:
一、问卷调查
为了便于有针对性的进行研究工作,首先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美育的了解。调查结果不容乐观,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可以了解到学生对美学教育的理解还停留在美术、音乐课的层面,并没有对美学教育有更深的理解。
问卷调查找准方向,通过课题研究和实践,在音乐课程的基础上,向学生灌输美育教育的实质,是我们首先解决的问题。
二、研读文献
上学期主要是对几部著名的美育著作进行阅读,通过对文献的阅读,提高对美育的理解,加强理论指导。比如:朱志荣教授的《中国审美理论》,《审美教育图鉴》,两本理论性比较强的美育著作,通读一遍,感受很深,有了理论的加持,具体的授课方式会更有自信。
三、疫情突发,改变方式
由于上学期开学突发疫情,各年级的音乐课基本在线上举行,也为线上推广美育理念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增加了线上线下美育教育的经验。
四、学校活动,宣传美育
上学期学校举办的几次活动都有舞蹈等艺术类作品出现,通过学校活动,对美育进行更具体的宣传。
五、本学期重点
通过研究,探索音乐课程教学美育实践的方法和途径,初步建构音乐课程教学美育实践的基本范式。激活学生对美的认知,提升学生多角度的理解美的能力、实现以美育人,促进学生发展。
陆小平老师的课题《基于创新思维初中数学课堂思维拓展的实践研究》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用之于生活。有效的获得课本知识经验、摒弃传统思维诟病,激发创新思维潜能,实现三维目标,服务于实践生活,课堂中让学生主动探索获得知识经验,教师要精心设计实验活动,激发学生数学兴趣,培养自我获得、自我突破、自我创新的精神,为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创下基础。
本课题从1.剖析课堂上影响数学思维发展的因素2.融入数学实验活动对思维发展的必要性3.彰显“动”魅力,数学实验激发思维潜能的策略4.融入模型实验,激发抽象思维等方面进行研究,初步成果已显现。诣在得出初中数学课堂思维拓展的策略,进而使学生思维在解题中更加灵活,擅长解决问题。
周雪花老师的课题《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
现在初中生普遍存在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差、科学探究能力弱等问题,教师课堂实验教学传统,学生存在机械地记忆知识的现象。通过项目化实验教学,让知识中心走向能力中心,让学生以真实课堂问题为情境,能根据实际问题设计实验方案、改进或创新实验装置,并通过项目实施、反思、改进、成果展现等来不断优化教学设计,逐步培养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促进化学实验的深度学习。
通过本次课题的中期汇报,周老师明晰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徇,明确了下阶段研究的着眼点和需要再深入探究的内容,从而为课题最后的结题做好准备。
劳动课程教学是对初中生综合素质能力进行培育的重要课程之一,为了可以进一步提升课程教学活动实际开展的质量。初中老师在实际开展教育教学互动的过程当中需要采用创新优化的方式,以学生为核心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应用生活化的教育教学方式,提升初中生对劳动学习的素养。
周屹伟老师的课题《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初中物理复习课教学策略的研究》在过去的半年,学习了项目化学习设计的相关理论,并着手完成一节项目化学习初中物理复习课的教学案例设计。接下来还要不断实践与反思,积极撰写论文,进一步总结研究成果,形成提高初中物理复习课有效教学策略。
一、下一步研究重点与计划
1.移动学习环境下优化编程教学的研究
利用移动学习环境更好地缓解各类教学问题、整合教学资源、扩大学生学习的知识范围、丰富学生的视界,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完善的编程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编程深度学习。
2.在信息编程辅导中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
在教学中,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教师也要积极探索把编程教学联系实际,逐步提高学生运用程序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方法与措施
a.依靠编程教师团队力量,面对移动环境下编程起步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群策群力,提升研究策略;
b.我校编程教师团队开发了在线解题测评系统,研究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自做题,做探究,逐步提升教学效果。
c.带学生参加各类比赛活动,2022年10月即将开始的信息学奥赛复赛,我校己有12位同学入围,我们相信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我的课题是《基于问题图式的初中物理教学方式研究》,针对初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提升效果不佳的情况,本课题以认知主义和信息加工理论为依据,将问题图式应用于初中生关于物理问题的解决。课题进展如下:
(1)文献研究方面,完成问题图式的研究现状;将皮亚杰认知建构理论引入初中物理问题教学,作为理论基础;
(2)分析初中传统物理问题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问题图式融入物理教学,构建基于问题图式的初中物理教学方式;
(3)课题相关论文已经被知网检索期刊录用,拟于2022年11月刊出。
接下来,我们课题组将把问题图式的具体应用实例进行整理分析,争取再写出一篇论文发表。
赵艳老师的课题《运用“思维导图”构建初中英语单元主题教学的实践研究》,自开题以来,课题组成员之间初步完成任务的分配。这段时间内,我们收集了有关单元主题教学和思维导图的资料,了解了课题研究的现状。我们还设计了调查问卷,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和教师对单元主题教学的实践情况,并根据实践情况找到课题的理论依据。我们还进行了具体的课例研究。以牛津译林版《8A Unit6 》为例,设计单元目标体系,改善分课时内容的设计与时间分配,将思维导图融入单元主题教学中,收集学生反馈,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设计。下半年的任务就是再研究的基础上总结结果,形成教学模式,希望通过展现“思维导图”对教学的优化作用,进而有效贯彻新课改的理念,使学生核心素养在初中英语课堂中落地生根。
朱敏彦老师的课题是《基于五项管理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优化设计与实施策略的研究》,课题通过之后,上学期是课题研究的第一个学期,在“双减”背景下,我们小组开展了作业改进的调查研究和实践探索,主要做了如下几项工作:问卷调查,了解情况;研读文件(或文献),线上交流;疫情突发,改变方式;跨学科学习,改进方式。在开发本组作业优化经验的基础上,还跨学科学习其他兄弟学科在践行作业优化方面的好的经验,将适合数学作业优化的跨学科方法应用于平时的实践教学。这学期的教学过程中,继续沿着学期初制定的方向,努力改进作业质量,提质增效。
《基于“双减政策”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汇报
一、课题前期准备
课题立项后,课题组成员及时召开了小组会议,在申报书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分工、研究方式、阶段划分等细节问题。然后按分工分头准备课题所需要的各项数据、资料。
二、开题后的工作进展
课题展开以来,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活动,研讨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理论,提高教师对这一课题教育理念的认识,积极投身课题实验中。下一阶段准备尝试作业设计运用于各年级,在实践中改进,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再学习。
三、课题研究的思考
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我们感觉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接下来我们将实事求是的面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适时调整研究策略,并以饱满的热情,创新的精神完成后期的课题任务。
庄金老师的课题《表现性评价在二次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开题后徇,课题组认真研读《新课标》,对在二次作文教学中创设真实情境多主体、多角度地评价学生表现,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解决真实的语文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基于此,课题组搜集了大量二次作文教学相关教例并研究表现性评价在这类教学中的可行性,设计教案,开设公开课并撰写反思。接下来,课题组打算汇总前期经验成果,着手撰写论文并准备发表。
王正喜老师的课题《实践型课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责任意识培育中的应用研究》在过去的一年中完成了以下内容:1.认真做好课题规划。主动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及时反思;2.落实到具体行动。论文修改方面请教学科专家,在专家帮助下找出不足之处并及时完善。3.了解不同期刊投稿和论文竞赛要求。耐心整理论文竞赛和期刊类别,针对性修改和投稿。
沈佳音老师的课题《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与实施研究》自课题立项以来,小组成员积极学习文言文教学理论,投身课题实验。成员们对《杞人忧天》《与朱元思书》《记承天寺夜游》等文言文进行了课例分析研究,完成课前微课导学,课后延学,积极参与校内公开课并撰写教学设计与论文。
栗换老师的课题《指向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研究》,这一年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了解当下初中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本课题的研究现状,确定研究内容;
2.研究经典课例,进行课堂实践:
3.撰写论文,并参加论文比赛。
后期还需要更多地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让本课题既有理论高度,又有据可依。
许胜文老师的课题《指向学生品格提升的班级“德善品格课程”实施方法的研究》在过去一年中,主要开展了三个方面工作:
第一,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集中进行理论学习(线上),查阅资料,观摩视频实录,交流心得体会,了解当下初中班级“德善品格课程”实施现状。主要从课程活动形式、课程资源类型、学生品格提升评价方式和效果等方面进行调查,进而通过汇总分析整理,探究产生问题的原因,为解决问题提供事实依据;
第二,初步制定指向学生品格提升的班级“德善品格课程”实施方案;
第三,撰写论文
正在撰写论文《立德树人,正品成格——让品格浸润心灵》。
接下来将继续整理校内“德育品德课程”的实践成果,探究指向学生品格提升的班级“德善品格课程”最佳实施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提升品格,完善学校“德善品德课程”实施方案。
明
明确方向,扎实启后
学校教科室胡勤芳主任指出了每位课题主持人的课题进展中的亮点,并提出课题中期阶段研究的实施与管理方面的要点和注意点,尤其提醒重视资料的有效积累。最后解读了第八批区优秀学年课题评比活动的相关政策。
引
精点微评 运筹点拨
学校顾晓芳副校长指出:学校各个区级课题的研究特点是周期短、成果丰,研究方法多样,但要注意材料搜集的完整性和丰富性,要做到“精”而“优”,从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能力。
实
手册展示,交流心得
课题研究需要尝试、探索、研究的,《课题管理手册》的记录、总结和撰写是研究过程的见证。最后课题主持人进行了参阅、交流和互相学习。
限时特惠:本站每日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副业创业课程,一年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点击查看会员权益
站长微信:CGXDP666